9月27日
集團公司承建的那平高速
全線最長隧道
平孟邊關隧道全幅貫通
標志著那平高速又向通車目標
邁進一大步
也為那平高速“保通車”攻堅
按下“加速鍵”
平孟邊關隧道 陳國豪/攝
開山辟路 鑿巖取道
平孟邊關隧道
是那平高速關鍵控制性工程之一
隧道設計為分離式隧道
右洞長度4810米,左洞長度4790米
下穿國道線、鄰近居民區(qū)、
圍巖破碎、地下水強發(fā)育……
面對復雜的地質環(huán)境及施工組織條件
800多個日夜奮戰(zhàn)
隧道掘進的每一寸
都凝聚著建設團隊的智慧和汗水
平孟邊關隧道進口端隧址區(qū)開挖前原地貌 李樂/攝
項目堅持
“少破壞、多保護、少擾動、多防護”的
環(huán)保施工原則
采用斜交地形隧道異形套拱“零開挖”
進洞施工工法
實現隧道“零開挖”進洞施工
減少對自然植被的破壞
把“兩山”理念落實在行動上
平孟邊關隧道進口端綠色施工建設效果好,與周邊環(huán)境融為一體 黃詩婷/攝
為攻克復雜地質條件
項目建設團隊結合實地勘測情況
引入航空物探技術、圍巖智能識別技術等前沿科技
為隧道超前地質預報
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
有效降低施工風險
創(chuàng)新引領 品質效益雙提升
建設團隊以打造國家優(yōu)質工程獎為目標
逐步總結形成
平孟邊關隧道“1+1+1”科研創(chuàng)新理念
開展“揭榜掛帥”活動
成立項目科研創(chuàng)新辦公室
深化“廣西路建·新匠坊”品牌建設
推動科技創(chuàng)新與現場施工深度融合
以“短成本”換“長效益”
讓科創(chuàng)成果從“實驗室”走向“應用場”
成果轉化率高達85.7%
項目建設團隊在“廣西路建·新匠坊”討論隧道關鍵施工技術 陳國豪/攝
建設團隊結合有限元軟件和BIM技術
自主研發(fā)二襯臺車自動分流進料裝置
大幅度提高二襯臺車進料效率
解決蜂窩麻面及氣泡較多的問題
有效提高二襯混凝土外觀質量
平孟邊關隧道標準化二襯臺車 陳國豪/攝
隧道內密閉、高溫的施工環(huán)境
常常讓建設者頭疼不已
“是否可以通過創(chuàng)新舉措,將隧道洞內溫度降下來?”
建設團隊經過反復勘察與研究
自主研發(fā)出一種
特長隧道新型降溫裝置
該裝置在15分鐘內能將隧道掌子面區(qū)域
溫度降至28℃以下
有效解決了高溫施工問題
進一步為隧道施工人員健康“保駕護航”
青年技術骨干在隧道中研究新型降溫裝置 陳國豪/攝
截至目前
平孟邊關隧道科研成果
獲授權23項實用新型專利
發(fā)表5篇學術論文
已登記2個軟件著作權
建設團隊憑借過硬的班組質量管理措施
在中國施工企業(yè)管理協會
工程建設質量信得過班組活動中
2023-2024年連續(xù)兩年斬獲“卓越級”獎項
在2024年工程建設質量管理小組
活動競賽中斬獲特等獎
匠心那平建設管理班組榮獲2024年工程建設質量信得過班組活動“卓越級”獎項和“最佳發(fā)布”榮譽稱號
黨建引領 匯聚攻堅合力
開工建設以來
項目黨支部發(fā)揮“黨建+”優(yōu)勢
打造“紅心筑壘 匠心筑邊”黨建品牌
致力將黨建與施工生產工作深度融合
將安全生產、品質管控等各項工作
貫穿隧道施工全過程
帶領青年黨員深耕施工一線
在“急、難、險、重”任務中
勇挑重擔,沖鋒在前
項目青年技術骨干在隧道內討論圍巖情況 陳國豪/攝
肩扛全站儀、水準儀
測量員走在隧道中
在各處設立測量點
形成穩(wěn)定的測量網絡
為隧道襯砌、支護等施工
提供準確的定位基準
面對復雜多變的施工環(huán)境
他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專注和嚴謹的態(tài)度
對每一個測量數據進行反復校核
確保無誤
測量員開展數據檢測工作 張超逸/攝
一線通途無壁障
萬方開坦有豐功
在這片崇山峻嶺環(huán)繞的土地上
平孟邊關隧道建設團隊
唱著奮進之歌
鑿開通向遠方的通道
那平高速主線航拍 莫濤瑋/攝
截至目前
那平高速路面工程完成78%
交安工程完成58%,房建工程完成85%
平孟邊關隧道全幅貫通
為那平高速提供更多施工作業(yè)面
接下來
那平高速全體建設者將持續(xù)保持大干態(tài)勢
堅定必勝信心與決心
全力沖刺通車目標
那平高速瀝青路面攤鋪如火如荼 莫濤瑋/攝